第97章 在祀与戎(2 / 2)

虽然老朱在鼓励百姓多种棉花,但是依然会有很多的百姓冬天的御寒是一个问题,他们的床上只有稻草、柳絮,以此来御寒。

朱允熥真的很想组建一支船队去南美,找到玉米、土豆等作物。

可是他知道这么做的话,那就是拿人命开玩笑,现在暂且不提航海技术的问题,单纯的就是航海经验的积累都是问题。

而且就算是找到了玉米、土豆等作物,那也不是一下子就是亩产几千斤,那也是不断的育种、改良才得到的粮种。

不过还是要试试,那些作物的产量等等可能比现阶段的小麦、水稻高一点。

作为一种粮食的补充,试种一下自然是没有坏处。如果悉心培养的话,高产的作物说不定就要慢慢出现。

安庆公主撩开车帘,对朱允熥说道,“允熥,你去车里歇一会儿,身上不能进了寒气。”

朱允熥就自信说道,“小姑,我这穿的厚实着,不要紧。”

宁国公主就赶忙说道,“那也不行,要不然你皇祖父知道了肯定要怪罪。”

李景隆、徐辉祖等人也连忙跟着劝,包括蓝玉都是一样。他们可以骑着马,但是皇太孙不能一直骑马,现在冷着呢。

当初缉拿周德兴的时候,郭镇等人不到三天就跑了个来回,但是朱允熥等人走了差不多一个星期,这才到凤阳。

就算是这样还算比较快的,毕竟是大队人马。

常升顶盔掼甲的,率皇陵卫和凤阳卫接手护卫安全的职责,蓝玉等人干净利落的率军驻扎外围。而朱忠等锦衣卫自然是一直跟在朱允熥身边,大家的职责明确清晰着。

到了凤阳的朱允熥没有立刻急着去祭祀,而是先斋戒三天才能去祭祀。

朱允熥关心问道,“东乡和太平乡可有老人在?”

东乡是老朱出生的地方,而他长大的地方是太平乡,都是在钟离县。

宋忠连忙回答说道,“回殿下,帝乡长者皆以宴请。”

朱允熥露出笑容,说道,“不得怠慢了,我祭祖之后当宴请老家长者。”

富贵不还乡,犹如锦衣夜行。

虽然现在老家的人都知道朱重八这个放牛娃当了皇帝,连老家人大多数都跟着沾了光。

可是作为老朱的孙子,作为大明朝的储君,朱允熥既然回了老家,哪怕他是在应天府出生,那也是应该去宴请昔日旧邻。

朱允熥继续说道,“信国公多病,这些事情就不劳烦他了。让人去说一声,信国公不用过来,我祭完祖之后就去府上。”

对待臣子那也是有区别的,汤和这样的臣子显然不只是普通的臣子。朱允熥去汤和的府上,也不算是屈尊降贵。

不管是看在老朱的面子上,还是看在汤和过往的功绩,都应该如此。

现在的汤和可是中风了,连话都说不利索了,没理由去折腾他。

操心的朱允熥继续说道,“过两天让义惠侯和署令陪祭。”

刘继祖不在了,但是他的儿子刘大还在。当年陪着老朱去皇觉寺的曹秀不在了,但是他的儿子汪文还在。

汪文,也就是汪干娘的孙儿,老朱特意让他改回汪姓,这也是感恩汪干娘的恩德。

张福生等人自然记住,这些事情可不是细节,而是不能马虎的大事。

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也找了过来,说道,“允熥,祭品你得亲自去看看才好。”

朱允熥点头,虽然他觉得底下人不敢在这件事情上糊弄。可是祭祖这样的大事容不得半点差池,尤其是第一次回乡祭祖,更不能出差错。

叫来徐辉祖,朱允熥说道,“去武库查查,一应军械可齐全。”

中都留守司有武库,军械等平时都是在那里存放。

朱允熥继续说道,“再给你半天时间,中山王陪葬孝陵,你家祖地也是在凤阳。既然回来了,你也去祭祀一趟。”

徐辉祖立刻跪下谢恩,要是没有朱允熥的旨意,他确实没办法抽身回去祭拜祖先。

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

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情,朱允熥也必须要慎重对待。祭祀皇陵,意义不亚于此前祭祀太庙。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