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9章 密旨南下(1 / 2)

“说罢,什么事儿?拉拉扯扯做什么,竟搬出皇后娘娘,若你捣鬼,我定要告如意,说你假传懿旨。”进了屋,黛玉挣开他手,嗔道。</p>

贾琮笑着让两女坐下,道:“确是有事。今儿进宫给娘娘请安,娘娘提到什么‘郑伯克段于鄢’的典故。</p>

我记得当年下扬州时,颦儿曾与我讲过,竟浑忘了,娘娘问起来无言以对,因此娘娘叫我回来请教你们。”</p>

两女嗤一声笑了。</p>

黛玉调侃道:“好个天下第一才子,竟连这个都不知道,好意思呢。叫你平日不读书,丢人了罢?”</p>

宝钗掩嘴轻笑道:“我看也不全怪琮儿。俗话说,教不严师之惰,你这个先生教徒不严,也有责呢。”</p>

宝钗夙来大气,不过想到两人当年同下扬州,耳鬓厮磨,切磋“学问”,渐生情愫的光景,仍有些酸意,忍不住出言轻轻讥刺。</p>

黛玉哪听不出来,脸蛋儿微红,瞪了贾琮一眼,啐道:“我可没这么笨的学生,还是请宝姐姐亲自教导得好。</p>

我教他的东西,他早已还了给我,只有宝姐姐的话,他时时记得呢。”</p>

贾琮笑道:“我又没你们过目不忘的本事,哪记得住许多,你们快快与我说来,再敢拈酸吃醋,小心为夫家法伺候。”</p>

“‘郑伯克段于鄢’典出《左传》,说的是隐公元年,郑庄公之弟共叔段深得母亲宠爱,多有不臣之举。</p>

彼时其弟再作起乱来,何人能制?即便勉强压服,又会造成多少百姓、军士死伤,国家元气何存?</p>

“滑头。”宝钗笑着在黛玉额前点了一下。</p>

“琮儿竟指摘起左公来,前人曾言此文乃‘左氏笔力之最高者’,亦是名教之经典,琮儿这话在家里说说也罢了,在外却不可轻言,免得世人诟病。”宝钗劝道。</p>

因一时之仁名,而使国家动荡,国运衰败,百姓倒悬,这叫什么仁?”</p>

贾琮恍然,原来皇后的意思是让自己学郑庄公,对其余皇子觊觎大位之行隐忍不发,以待时机成熟,将其一举打落尘埃,永不翻身。</p>

庄公发现后,故作不知,臣下屡次进言警示,只以‘多行不义必自毙’支吾,使得共叔段得寸进尺,愈加骄横,竟欲兵变篡位,却被早有准备的庄公在鄢地轻易打败,使其逃亡。”</p>

贾琮笑道:“此正是腐儒之见。若教化管用,还要密谍诏狱作甚?若教化管用,为何从古至今这么多人造反谋逆?</p>

宝姐姐,国家神器之诱惑何其大也,岂是说两句话就能使人打消妄念的?</p>

若庄公真的这么做,那才是蠢货,除了使其母其弟警觉,将不臣之心隐藏得更深,以积蓄更大的造反力量之外,再无半分作用。</p>

按儒家道理,庄公发现其弟有谋逆之心时,自应身负兄长之责,谆谆教诲,循循善诱,使其回归正途,使得国家安定,也保全母子兄弟的情分,是也不是?”</p>

想到此节,对陈皇后的老辣心智更多了几分忌惮。</p>

“琮哥哥在想什么?”黛玉见他沉吟不语,问道。</p>

宝钗、黛玉闻言沉思不语,贾琮这话她们从未想过,一时不知如何对答。</p>

“理应如此。”宝钗点点头。</p>

贾琮若有所思,道:“既然是郑庄公,为何史书称为‘郑伯’,这可降了好几格了。”</p>

宝钗笑道:“郑庄公对其弟不轨之心早有察觉,却巧施心计,欲擒故纵,诱其恶贯满盈,丝毫不念手足之义、母子之情,向来为君子所不齿,故称其为郑伯,讥讽于他。”</p>

贾琮耸耸肩,哂道:“宝姐姐,左丘明区区一个史官,我乃当朝国公,说他两句也不行?</p>

良久,宝钗才苦笑道:“琮儿,你说的固然有理,亦让人难以辩驳,只是不容于世,咱们在家里说说也就罢了,在外还是莫要这般特立独行。”</p>

两女大羞,齐声啐他,笑闹一阵,黛玉推了推宝钗,笑道:“宝姐姐,你与他说罢,他记得住些儿。”</p>

贾琮回过神来,笑道:“我在想左丘明也是扯淡,还讥讽人家郑庄公,若换成他,只怕郑国早乱成一锅粥了。依我看,郑庄公英明神武,实乃圣明之君。”</p>

黛玉笑道:“琮哥哥对《左传》素有高论,咱们在家里听听也不妨。”</p>

这个女人,不寻常。</p>

黛玉也点点头,道:“宝姐姐说的是,琮哥哥如今已是国公,一言一行皆为人瞩目,切不可随意抨击古之大贤,以免小人拿住话柄。”</p>

贾琮笑道:“二位贤妻放心,我又不是愤世嫉俗的书生,怎会出去乱说话,咱们只是切磋学问,求同存异罢了。”</p>

宝钗打趣道:“琮儿见解独到,独树一帜,若生在春秋时,定成一代名士,说不定咱们也能在《左传》里读到你的故事。”</p>

贾琮摆手笑道:“还是算了,我猜自己定要被孔老夫子诛杀,他老人家这点与我一般,凡是看不顺眼的通通弄死,少正卯不就是这么被他斩杀的么?”</p>

黛玉嗔道:“才说了你,竟又调侃起圣人来。”</p>

贾琮摊手笑道:“圣人倒也罢了,再说春秋时哪有你们这样钟天地之灵秀的女孩子,我去做甚?”</p>

“去你的。”两女闻言忍俊不禁,齐齐横了他一眼。</p>

——</p>

次日,贾琮得到禀报,说前日五军都督府议定的京中各营将领已获钦准,又命人传话王子腾,将苏灿、赵凌空并辽东总兵杨雄长子杨志从辽东调入京营,任参将。</p>

又得知在林如海过问后,赵姨娘的敕封立马便办下来了,虽然区区一个孺人,对贾府来说微不足道,好歹也算替贾环正了名。</p>

最高兴的是冯胖子办事十分干练,也不知他在御前怎么说的,“紫薇舍人”的帽子硬是叫他拿了下来,果然是有钱使得鬼推磨。</p>

想到诸事妥协,除了仅剩的大学士空缺外,自己这回也算完美收官,正与庞超议论时,忽听亲兵来报,说天使降临。</p>

贾琮忙更衣出来迎接,却见是戴权来了。</p>

“哎呦,总管亲临,琮未及远迎,还望恕罪。”贾琮迎上去,拱手笑道。</p>

戴权抬手笑道:“老弟,内堂说话。”</p>

贾琮心中一动,忙引他进去。至内堂,戴权面色一肃,面南而立,道:“陛下密旨。”</p>

贾琮忙撩衣拜下,道:“臣贾琮接旨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