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6章 西山咏雪(2 / 2)

顾镛问道:“龙媒竟识得此人?”

马骥道:“弟子也是只闻其名罢了。世人少知,‘浑天监察院’在监正与两位监丞之外,便以四大供奉为尊,修行界有四句话单说这四位,‘袖里乾坤大,梦中日月长。笔演千机变,剑凝百炼光’。那位郎玉柱正是其中的一句‘笔演千机变’所指的‘妙笔生花’。”

说到此处,他很是惋惜地向贾奉雉道:“这位郎供奉的道法修为已臻二品火劫,实属神像一流人物,他的师门长辈是何等人物可想而知。贾兄竟错失如此仙缘,诚为可惜!”

贾奉雉却似不以为意,洒然笑道:“当初我弃世求道本属一时冲动。重归人世之后,才醒觉与追求渺茫仙道相比,更重要的是与妻子厮守不负白首之约,为生民谋利不负胸中所学。”

顾镛与傅天仇一起颔首赞许,马骥则另有想法。

在他第一世记忆的故事中,贾奉雉重新入世,历经宦海沉浮之后,终究还是被那位郎玉柱接引而去入了仙道之门,甚至还带挈了妻子。

由此结果反推,贾奉雉这一生的离奇经历,倒似是刻意安排的磨练。若当真如此,则他本人连同妻子在内必然另有来历。

双方已经相见,随后便一起登山。

傅天仇带来的几个从人便留在长亭,替众人看守马匹,登山的便只有顾镛、傅天仇、贾奉雉和马骥四人。

大雪之后,山路光滑难行。

幸而顾镛和傅天仇虽有了几岁年纪,但离老迈还早,又都是身体强健,走起来只需小心一些便无大碍。

马骥自不必说,而贾奉雉居然走得步履从容轻捷,呼吸均匀悠长不见丝毫急促,显然是那一段修行虽然中断,却并非毫无收获。

四人一路走一路闲谈,主要是马骥与贾奉雉谈论学问,顾镛和傅天仇只是偶尔略作点评。

马骥和贾奉雉都不是死读书的人,胸中所学极杂极广,只说了几句经义文章便说到诸如三教九流、诸子百家的各流派学说。

不管说到什么,两人都是信手拈来口若悬河,而且绝不是死记硬背纸上谈兵,每一项都说得鞭辟入里似专研多年。

四人一路说着一路登上香山之巅,此处有一亭名为“观雪亭”,正是观赏西山雪景的最佳去处。

此刻亭中尚无旁人,四人移步入亭。

极目四望,但见江山一统尽化银白,无限壮丽之景尽收眼底。

片刻之后,半晴的天气开始渐渐转阴,不多时竟又扑簌簌落下雪花。

顾镛伸出手去,接了一片雪花在掌心,回头望着马骥和贾奉雉笑道:“此情此景,不可无诗吟咏,两位大才,不知由谁先来?”

方才一番交谈,贾奉雉知道在诗词一项上,自己远远无法与马骥相比,当即拱手道:“此非仰仗龙媒出力不可!”

马骥也不推辞,稍饮沉吟后后道:“我刚得一首《念奴娇》,倒也勉强应景。”

随即,他在口中朗声诵道:

“天丁震怒,掀翻银海,散乱珠箔。六出奇花飞滚滚,平填了山中丘壑。皓虎颠狂,素麟猖獗,摯断珍珠索。玉龙酣战,鳞甲满天飘落。

“谁念万里江山,征夫僵立,缟带沾旗脚。色映戈矛,光摇剑戟,杀气横戎幕。貔虎豪雄,偏裨英勇,共与谈兵略。须拼一醉,看取碧空寥廓。”

一首吟罢,顾镛三人尚未来得及称赞,后面却传来一个声音:“词好!气魄更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