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8章 政治安全才是第一要素(2 / 2)

无数密集的情报传送到司马师的桌案前。

所有的情报都在告诉司马师:李衡来了,而且是主力倾巢而出!

当天,许昌的魏军开始在城外集结,司马昭检阅了大军之后,统率五万兵马,从许昌发兵,前往南阳。

此时,在南阳宛城还集结着三万魏军,加起来一共八万兵马。

许昌留守两万兵马。

五月初五,李衡主力全部抵达新野,一共十万兵马。

当天未时,李衡写给陈泰的信送到了宛城。

还是老样子,劝陈泰投降。

但不同的是,李衡在信中的口吻非常嚣张,表示如果你陈泰不投降,我就把宛城屠了!

我贵为汉大将军,现在统兵十万之众,一人吐一口唾沫,就能把你宛城给淹没了。

陈泰看完信之后,把信给司马师看。

陈泰说道:“从信中可以看出,李济安现在是真的着急了,他想快速对我们用兵,逼迫朝廷从关中调兵。其实我有一个疑惑,还请卫将军解答。”

“什么疑惑?”

“就算李济安攻破南阳防线,我们也不必从东线调兵,青徐和扬州,应该都还有兵力。”

司马师说道:“那是用来防御孙吴的,此次李济安倾力北上,孙权必然已经知晓,孙权有两件事可以做,一是趁机偷袭将领,二是观察扬州,如果我们从扬州调兵,孙权一样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北上。”

“要说孙权偷袭江陵我相信,毕竟陆伯言镇守武昌,但经过上一次的合肥之败,孙权还有北上的兵力吗?”

“诸葛恪听过吗?”司马师道。

“好像有所耳闻。”

“他一直在皖口,上一次可没有参与合肥之战,而且此人是吴国少有的强硬派,我们不能忽视他。”

还有一点司马师没有说:从扬州调兵?王凌那种军头答应吗?

这其中的政治主角太多。

万一王凌提出政治条件,例如让司马懿交出一部分洛阳的兵权,司马懿答应不答应?

如果不答应,那岂不是告诉所有人他司马懿有野心了?

如果答应了,那司马懿杀了那么多人,司马氏日后会不会被人清算?

这是让司马氏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。

所以,从扬州调兵,或者从青徐调兵,都不是上策。

甚至可以说是下下策。

与其如此,不如从关中调兵。

司马懿当年在关中待了几年,关中几乎都是司马懿的人。

至于关中的去留问题,其实也有手段解决:撤兵的时候,把关中的人都撤走,留给诸葛亮一个空壳子。

从司马师的权衡可以看出,无论任何时候,政治考量都是排在第一位的。

战争是为政治服务。

汉军仅仅在新野休整了一天,五月初七一大早,便继续北上,兵锋直指近在眼前的宛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