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 李衡:对不起,有钱真的可以为(2 / 2)

“你真想做?”李衡问道。

“我们是真心认为李尚书是我大汉的贤德之人,能跟随李尚书做事,那是我们的荣幸。”

“看在你如此诚心的份上,我让你见识见识。”说完,李衡挥了挥手。

不多时,薛良拿了一个小布袋过来,是一袋盐。

李衡打开布袋,露出细盐,对王寻说道:“尝一口。”

“这是?”

“尝一口你就知道了。”

王寻犹豫起来。

“本官毒死你对本官有什么好处?”

王寻这才尝了一点,顿时整个人一怔,诧异道:“这是盐?为何是这种味道?如此美味!”

“只要你王氏能拿出一万人来,本官这里的这份契约就给你王氏。”

王寻还沉浸在震惊中。

“做不做?”

“做!”

“一万人呢?”

王寻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能!我回去想办法,绝对不少李尚书一个人!”

“我要丁壮!”

“没问题!”

“好,那我们暂时这么定了?”

“对对,暂时这么定了!”

“人多长时间能拿出来?”

“九月!”

“不,八月!”

“那就八月!”

董允和蒋琬面面相觑,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谈合作的。

李衡拍了拍王寻的肩膀:“听说你们跟汝氏有些交情?”

王寻立刻义正辞严地说道:“汝南知法犯法,罪大恶极。”

“合作愉快。”

“合作愉快!”

“好,你先出去,本官还与董公和蒋公有事商谈。”

“是是,在下先告辞。”

王寻离开后,董允和蒋琬沉默好一会儿,董允才说道:“他们真的给?”

“知道盐卖到魏国多少钱吗?”

“多少?”

“五百钱一斤!”

董允一口酒喷了出来,瞪大眼睛看着李衡:“多少?”

“一斤细盐兑换一石粮食。”

“你疯了?”

“董公看我这样子像疯了吗?”

“卖不出去的!”

“已经卖出去三万斤!”

“这不可能!”

要知道,三国时期一斤也才兑换6斤粮食。

一石在一百二十斤左右了。

这比市场上的盐价高二十倍!

“董公是从来不做买卖,刚才那位王寻显然是做过买卖的,他尝了一口,就知道这件事不简单。”

这下董允和蒋琬都沉默了。

“三万斤是费司马在关中交易的,做不得假!”

董允和蒋琬坐了片刻,便识趣地离开。

离开之后,董允叹了口气:“大局尽在他掌握中,我属实多虑了!”

蒋琬笑道:“接下来,恐怕内部也闹不起太大的动静了,也就是小打小闹,扑灭了就平息了。”

“呵呵呵,难怪丞相如此器重他!我是真的服了!”

六月二十日。

被定义为曹魏细作这件事传到了正在大理监狱的谯周耳朵里后,谯周整个人傻了。

前几天,他每天上午痛骂李衡,下午会休息半天,养精蓄锐。

现在,他一整天都骂李衡。

祖宗十八代全部挨个问候了一遍。

因为涉嫌到勾结魏贼,事情闹得非常大。

到了六月二十一日,谯周、尹默、李譔等人的家人全部被带走调查。

这件事的舆论和江州造纸所收入的舆论交错在一起,在成都形成了一股极其矛盾的事态。

所谓的调查,不过是找理由关押起来。

事实上,谯周的舆论风波在数天之后,也就慢慢温和下来。

至少弹劾李衡的奏疏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。

六月二十五日,就在李衡准备大规模开始对曹魏和孙吴输出细盐的前夜,陇右之战的延续,在西平郡展开。

曹爽挑了一万精锐,从金城郡急匆匆狂奔到西平郡,展开了对蛾遮塞的报复。

这个时候的曹爽还不知道,接下来,他的政治生涯将会因为凉州刺史这个官职,发生巨大的变化。

因为李衡派去见他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。

当然,曹爽是否会妥协,不取决于使者的三寸不烂之舌,而是取决于曹爽接下来是否在凉州被毒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