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大汉股份制?(2 / 2)

“我还能得钱?”

“等等。”董宏的眉头拧起来了,满脑子问号地看着李衡。“你说的商社股份条例是何物?”

“什么衙署?”

等走出宫门的时候,李衡被董允叫住了。

“我与子陵是好朋友,他能提到我,是我的荣幸。”

李衡心中道:季汉四相,已经有三位都在帮自己,还有一个蒋琬没有见到,接下来的局面虽然难,但还有什么怕的呢?

八月初一一大早,成都一场秋雨之后,平原上缭绕着淡淡的雾气。

“我知道,但我祖父跟我说,我最好能留在成都帮你。”

“没错,你能得钱!”

“京师不是关中,丞相虽然举荐了你,但若是伱无法兑现今日在陛下面前的承诺,无数人都会拉你下来,你可知?”

“专门管理朝廷商舶、贸易,以后巴郡自贸邑的所有商业都直接想太府寺汇报。”

听到李衡说这些话,董允对他的看法又有所改变。

仗不是有钱就能打的,还得有人。

“李公。”董宏更加惊奇地看着李衡,“你没事吧?”

“御医去过了吗?”

“多谢董公。”

“太府寺?”

中原大地因为长期战争,商业凋敝,但益州却兴旺发达。

据说季汉亡国之时,还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。

董宏没想到,自己才回来待几天,就又有了新的官职。

“立刻就同意了。”

“然后将京师所产之货运输到巴郡?”

孟光对李衡说道:“李工部年轻有为,此番回京师,必有一番作为。”

“他跟我也说了。”

“你不是跟他说了半个月之后就启程么?”董允说道,“最好留他在京师。”

“见过董公。”

答案是绝对不可能!

季汉账面上的人口只有不到一百万,实际人口大概四百万多。

黄皓连忙说道:“回禀陛下,御医已经去过。”

“不过你今日在陛下面前所言过甚。”董允说道,“话已经说出去,要赶紧想办法。”

“他不是还没有走吗?”

“巴郡更需要你,我已经向陛下呈递奏疏,设立太府寺。”

董允再一次打量了李衡一次,才说道:“子陵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你。”

走到街头,李衡已经听到周围屋子里传来纺织的声音。

根据《蜀都赋》记载:阛阓之里,伎巧之家,百室离房,机杼相和。

“纳商司。”

“招商条例公文是纳商司招募商社的公文,其中包括了商社的股份条例和经略条例。”

《蜀都赋》更是如是记载当时的成都:市廛所会,万商之渊,列隧百重,罗肆巨千,贿货山积,纤丽星繁……贾贸鬻,舛错纵横,异物崛诡,奇于八方。

说完,董允便先离去。

在冷兵器时代,人口是战争的基础。

“喏。”

董允深吸了一口气,再看李衡的眼神,已经不同了。

“我没事啊!”

“现在巴郡的自贸邑急需建成,这关乎到对吴的策略。”

“这你就不懂了,你不给主事分钱,他哪里来的动力造出更多的纸去卖?”

“造纸是他的职责所在,而不应该为了利益才去做!”

李衡心中叹了口气,这也不怪董宏,毕竟从小读圣贤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