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曹叡:朕与蜀国合作赚钱,然后(2 / 2)

曹叡仔细看了一眼刘放,笑起来,没有点穿刘放的小心思,他说道:“那就由你去办。”

刘放出身寒门,背后势力不算大,曹操、曹丕和曹叡三代人用他都用得放心。

刘放说道:“喏,臣一定会好好安排。”

“不过追查造纸术一事,不得有怠慢,朕要今年年底就掌握这种造纸术。”

“喏!”

七月初一,李衡收拾了一番,就带着一批人,从关中出发,赶往成都。

至于鲁芝和马颙,还在天水,随手再被调。

与李衡随行的还有董宏和薛良等人。

董宏问道:“李公,去成都后,你有何想法?”

“先回成都多织些布匹出来。”

“我猜,现在很多人指望您改进蜀锦的纺织,增加蜀锦纺织产出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李衡说道,“但蜀锦的工艺非常复杂,不是轻易就能改进的。”

“没有办法吗?”

“需要一些时间,所以先从普通的布匹入手。”

“这样能实现你对魏国的外交策略?”董宏疑惑道。

“不能,还需要其他的物什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之后伱就知道了。”

董宏又问道:“那从何处开始售卖呢?”

“从巴郡开始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巴郡有长江贯穿而过,可以抵达武昌,我们第一批布料和纸,就卖给东吴。”

“为何不从汉中郡,汉中郡物产丰富。”

“汉中郡更应该种地,而不是竹子和苎麻等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董宏立刻了然。

“巴郡距离成都不算远,但我依然担心他们不会立刻配合我们。”

“所以我想请求你去为巴郡做这件事。”

“我?”

“是的,这件事至关重要。”

“你打算在武昌与谁合作?”

“暂且不知。”

虽然李衡不知道和谁合作,但他知道如果要拿荆州,必须除掉谁。

谁?

陆逊!

七月初三日,武昌。

“我听闻陛下与魏使见过面之后,决定与魏国交好。”诸葛瑾叹了口气说道。

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儒雅男子,约莫五十出头,但气质非凡,他就是陆逊。

陆逊淡然地说道:“这是好事。”

诸葛瑾说道:“伯言一直不赞成北伐,可知魏主对我大吴却虎视眈眈,此次魏国来使者,是因为西线作战不利,我等更应该立刻大兵北上。”

“子瑜心急了,眼下并非出兵之时机。”

陆逊是吴国最坚定的反对北伐派,作为江东本土氏族,他的利益和北伐没有任何关联。

相反,他认为应该对付季汉。

因为当年夷陵之战,陆逊与季汉结了深仇大恨,陆逊一直认为季汉不会善罢甘休。

诸葛瑾问道:“伯言是不是认为此次蜀国北伐,必将在关中消耗殆尽?”

陆逊笑道:“难道你不这么认为?”

“但魏主派人与我们求和,说明魏国西线战况并不乐观。

“这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,魏主这是要往西线增兵,魏蜀打得两败俱伤,就是我们的时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