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纸入洛阳,图谋陇右(2 / 2)

四万张对于魏国这种体量的国家来说,九牛一毛。

就算摆四万张纸在曹叡面前,他也不可能天真地认为马上就能实现纸质化办公了。

所以,这四万张纸,大概率是一些权贵用来消遣的。

例如作诗、画画等等。

“若是以后也需要,而且需求越来越大呢?”

李衡说道:“你想要多少,来找我即可。”

“你确定不怕魏国的纸张充足?”

“我只怕杜君粮食给的不够。”

“粮食给够。”

“那便好。”

半个时辰后,董宏才命人将四万张纸送出来。

这半个时辰,李衡和杜预就在城外生火取暖,闲聊。

等交完纸,李衡突然说道:“杜君,听闻令尊在曹魏任高官?”

“家父现任弘农郡太守。”

“听闻令尊古朴而务实,到地方上任职也未必是坏事。”

李衡故意这么一说。

这话里面就有另一层意思了。

你父亲做人太老实真诚了,在朝堂上做黄门侍郎好几年,得罪了很多人,才被安排到地方上的。

杜预当然听得出来,他说道:“家父时常教诲我要仁义礼爱,至于是否在朝,并无甚重要。”

“令尊之德令人敬佩。”

东汉三国倒是有许多沽名钓誉之辈,这杜预他爹是少有的务实、真诚之人。

李衡觉得现在把杜预挖过来不现实,线放出去了,大鱼得慢慢钓。

“杜君,今日不能宴请伱了,等战事结束,你我好好痛吟如何?”

“李公客气,在下也还有事在身,不便打扰。”

“告辞。”

杜预离开后,李衡立刻去了五丈原,见到诸葛亮。

“济安,你来得正好,见到杜预了?”

“见到了。”

“给纸了么?”

“给了。”

“好,他点名要找你拿纸,纸一点点给。”

“是的,给了四万张。”

“他父亲是有德之人,杜预在京兆也有神童之名,若是日后他能为我们所用便极好,可以与他关系处理得当一下。”

“丞相说得是。”

“今日却有另一件事需要与你商议。”

“不知是何事?”

“杜预上一次去了天水赵氏,我想派人走一趟天水,以卖纸的名义抵达天水,如杜预之前一样。”

李衡心里一动,还真是和丞相想到一块去了。

诸葛亮说道:“陇右各郡必然也在观望战局,若是早数月去天水,赵氏未必会答应与我们合作,他们认为我们会再一次撤兵,但如今我军在为难站稳脚跟,与魏军对峙,战局变化,此时派人去最合适不过。”

“丞相英明,下官也认为该如此。”

“那我便向你介绍一个人。”诸葛亮笑道,“这位是霍绍先,丞相府记室,我打算派他走一趟。”

“久闻李公大名。”

“过奖过奖。”

诸葛亮说道:“济安,你有何要与绍先交代的?”

“赵氏是天水郡大族,在绍先抵达天水之时,赵氏必然已经知晓关中战局,他们在这个时候,不会拒绝我们,也不会赞成我们,还会继续观望。但他们会故意轻视你,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谈判优势,你尽管态度强硬,绝不可示弱!”

李衡说道。

“绍先也不需要以言语说服赵氏,家族兴旺,牵涉利益巨大,不是仅仅靠言语能说服的,只需向赵氏传达两层意思:一、朝廷对他们归附的真诚;二、朝廷的威势。等我们在渭河以北筑城之后,他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