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激动得不行的孔明(2 / 2)

每一台纺车的制作结构都非常精妙,诸葛亮看到第一眼,人都呆住了。

其他人一眼看不出名堂,但诸葛亮还看不出来?

他激动地快步走过去,仔细打量起纺车的结构,越看越震惊。

“济安!”

“丞相,下官在。”李衡走到诸葛亮旁边。

“此物伱是如何做出来的!”诸葛亮回头,用震撼的眼神看着李衡。

“丞相,这不是下官一人造出来的。”

“哦?”

“薛良。”李衡转身唤了一声。

薛良整个人愣住了,叫我?

“薛良,过来。”

薛良紧张地走过去。

薛良之前见过诸葛亮,诸葛亮也见过薛良。

“丞相,下官只是提出了一些畅想,主要还是受到水碓打纸浆的启发,就跟薛良说了这个想法,薛良就开始尝试,是他做出来的。”

“哦,原来如此,这位小郎君手艺灵巧啊!”诸葛亮大笑起来。

“没有李郎君的图纸,我是半分也做不出来的。”薛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。

“薛良,你去将那些苎麻线放在纺车上,让丞相和杨长史看看。”

“喏。”

薛良立刻按照平时地操作起来。

一边的杨仪还是不信这东西能织布。

岂止杨仪不信,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织布,费祎也不信。

就像20世纪的人不相信一百年后,人类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世界上许多事。

随着薛良的操作,很快,在水流的引动下,纺车开始慢慢运作。

看到纺车上的麻线动起来,杨仪忍不住惊呼了一句:“竟真的在纺织!”

诸葛亮越看越激动。

“济安,这一日真的可以纺织出五匹?”

“下官测试了半个多月,最少可以纺织三匹。”

“好好好!”诸葛亮情绪一下子被调了起来,“此物可否再精进?”

“短时间内不能,需要不断调试。”李衡知道诸葛亮这句话是何意。

蜀锦!

蜀锦跟直百钱挂钩,远销曹魏和东吴,是季汉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。

但蜀锦最大的痛点就是供不应求。

“好好!凡事也急不得,只要能精进便好,眼下先用于织布!”诸葛亮再也忍不住对李衡的夸赞,“庠序也是为这纺车的制造做的准备?”

“是的。”

“好好!你这个县,连一千人都不到,能做出这么多事,实在出乎我的预料!”

“若不是董子陵协助下官,下官恐怕也是分身乏术。”

“子陵才能出众,也是我大汉的俊才。”诸葛亮赞叹道。

“丞相言重,下官只是做分内之事。”董宏激动得脸都红了。

诸葛亮是他的偶像,他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去执行那些事?

因为他一直想要成为丞相那样的人。

现在受到偶像的表扬,眼泪都差点出来了。

“丞相,图纸和注解,下官都已经写好了。”李衡掏出一张张纸,呈递给诸葛亮。

诸葛亮接过来,认真且快速地翻阅,翻阅完后,内心翻江倒海。

“威公!”

“下官在!”

“你速速安排人开工,能制作多少就制作多少,还有那些苎麻线,明日一大早,派人去采集,要快!”

“我们之前就采集了不少苎麻。”杨仪说道。

“不够,远远不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