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【雪泥】之威(2 / 2)

截止到现在,我们测量到的最早那份白色物质,它的凝结时间已经达到89小时,其最硬数值为10.1,已经超过了最硬的钻石。</p>

这个白色物质真的太神奇啦!”</p>

李唐听完陈雪的汇报,问道:“这个白色物质是哪个材料小组鼓捣出来的?怎么还当成废料倒掉了?”</p>

陈雪回头,一把将身后的一个小伙子拽到前面,“诺,就是他,尹向东,同大的材料专业博士,负责研究建筑材料。</p>

要不是院长那天刚好撞上,这么好的东西,就白白扔掉,再也发现不了啦!”</p>

陈雪就是这样,对于研究员不能慎重对待自己研究出的新材料物质,她都是不会给好脸色的。</p>

尹向东是个年约30岁,中等身材,长相秀气斯文,看着像个女孩子。</p>

此时被陈雪这么一说,脸色涨得通红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</p>

“哎,雪姐,你看尹博士都被你说得不好意思了。”</p>

李唐说着,转向尹向东,问道:“尹博士,你好好跟我说说,这个白色物质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?”</p>

尹向东听到问正事,顿时胸脯就挺了起来,开口说道:“院长导师,我是负责进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。</p>

想到其他组用磁相仪都搞出了很多新材料。</p>

就想着是不是也可以用磁相仪,对原有建筑材料进行晶态化改变,从而获得新材料。</p>

从红砖、蓝砖、石灰、黄沙、水泥、石膏、木材、木炭等等,一个个地试过去。</p>

那天我在进行水泥试验的时候,忽然想到磁相仪在处理那些金属材料时,都是在它们熔炼状态时进行的。</p>

我就想,水泥也是被各种材料在水泥窑里煅烧出来的,能不能在水泥窑外边增加磁相仪,让磁相仪的磁场影响煅烧过程。</p>

这不就能够实现水泥的晶态化了吗?</p>

按照这个思路,我试验了很多次,后来就弄出了这个白色物质。”</p>

李唐听着尹向东的解释,觉得他的思路是正确的。</p>

不由地好奇问道:“既然弄出了白色物质,你怎么就把它当垃圾倒掉了?”</p>

尹向东的脸又红了,嗫嚅地说道:“我……我用黄沙和水与白色物质混合,想着弄成水泥砂浆那样,结果根本就凝结不了。</p>

我就认为它又废了,所以就倒掉了。”</p>

李唐继续问:“那为什么后来它又能够凝结住,伱倒它时,加了什么吗?”</p>

尹向东又看向身后另一个人。</p>

这是个女孩,身材高大,留着短发,看起来倒像是个男孩。</p>

陈雪适时插话道:“这就要说刘淑慧了,她是负责研究碳芯片生产上使用的化学试剂。”</p>

刘淑慧往前一站,说道:“院长导师,我对α试剂的效果不满意,觉得催化效果还能够有提升。</p>

因此就申请了研究项目,可是进行了好多天,试剂弄出来十多种,都没有超过α试剂的性能。</p>

那天晚上,尹向东倒白色物质时,有点抬不动。</p>

我就搭把手帮了一下,顺手就把刚制作出来没多久,效果几乎是最差的那种试剂倒在了白色物质上面。”</p>

李唐不由一拍手道:“好啊,你这一倒,真是创造历史的一倒啊!</p>

这个试剂的配方有没有固化?制备流程是否优化完成?</p>

还有生产成本有没有让零号计算过?”</p>

李唐说着,又对尹向东说道:“你的也一样,这几个步骤有没有走完?”</p>

陈雪说道:“院长,只能说初步走完,因为这几天我们都被这种白色物质的硬度之威惊到了,都忙着做这方面的测试。</p>

不过,初步成本是,如果工业化制备,生产一吨白色物质的成本在1600元,生产一吨这种化学试剂,成本在1100元。</p>

每吨白色物质大概需要100公斤化学试剂进行调和,然后就能直接应用。”</p>

“哦,这么说,每吨凝固后的成品,成本才1710元。这可比某些高标快干水泥或者高标耐火水泥还低一点点,应用前景广泛啊。”</p>

几人都连连点头。</p>

李唐看着尹向东和刘淑慧,问道:“这个白色物质和催化剂是你俩发现的,要不然你们给起个名字吧。”</p>

尹向东张口想说话,却被刘淑慧拉了一下,还抢着说道:“院长导师,东西虽然是我们发现的。</p>

但是研制它们的方法是您教的,又花了公司的经费,所以还是您来起名字吧。”</p>

陈雪也道:“对啊,这名字肯定要院长您来起。”</p>

李唐看了一眼刘淑慧,无奈道:“好吧,我是个起名废,就不花那个脑细胞了。</p>

尹向东是在煅烧水泥时,用磁相仪作用后制造出来的,它现在看起来雪白雪白的,那就直接点,叫做【雪泥】。</p>

至于这种催化剂,我觉得为了混淆外人的视线,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。</p>

让别人一时半会无法摸清【雪泥】如何使用,就不起中文名了。</p>

不过,可以用刘淑慧名字的首字母LSH命名,就叫LSH催化剂吧。”</p>

刘淑慧原本听到不起中文名时,眼神暗淡了几分,但听到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命名后,脸上又光彩起来。</p>

(本章完)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