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一章 翎羽(2 / 2)

左右将士早惊,有人道:“是大元帅!”

少山心中惊讶,却自不动声色,近了帅府,快步走上前去,拜道:“后学末进东域少山,拜见大将军!”

孔玄同大笑一声,信步走下台阶,伸手扶起少山,上下打量倏忽,笑道:“有人告诉我,有一位德才兼备的君子来了,我好奇的很。这一看,果然是好个君子。”

此非讽刺之言,实是诚心实意。便周围兵卒,也听的出来。

皆自惊讶:这般态度,便是当初新君登基之时,大元帅也未曾有过如此和蔼。

“不敢当大元帅谬赞。”少山分外谦虚——不是假谦虚,而是真的觉得自己,不值得如此称赞。

孔玄同微微摇头,把臂与少山同入府内。

这里消息,很快传出去,孔玄同麾下许多将领,皆略有猜测:大元帅这般态度,难道太夏真的悖逆了有情众生,悖逆了人道么?

关下诸侯,见少山顺利入内,也皆自松了口气。尤以子任为最——少山不但是他的左膀右臂,更是人生知己,若是被害,怎个伤心了得?

便说孔玄同与少山把臂入了帅府,大开正堂,分宾主落座。

又奉了茶水蔬果,一应礼仪,皆是无暇,而少山也应对自入,心态非常安泰。

奉了茶水,稍作叙话。

少山道:“大元帅威震天下,我少时便敬慕不已,今日得见大元帅,实乃生平之幸。”

孔玄同笑道:“却道我是个老头子喽。”

少山道:“大元帅春秋鼎盛,何来老头子一说?”

皆笑。

孔玄同道:“我姓孔,名玄同,字不尼。何解?”

少山一怔,思索片刻,道:“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之玄同。此出自老聃《道德经》之言;墨子曰:淫嚣不静,当路尼众。尼,阻也,不尼,便是不阻。孔,通达也。”

说着,少山抬起头,道:“大将军通达人道,可为圣矣!”

孔玄同抚掌,哈哈大笑。

“何以谓我通达人道?教我开关通行,放诸侯入内乎?”孔玄同笑道。

“然也。”少山道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人道浩荡,不为太夏为生,不为太夏而灭。人王印现世,人道宗主仙秦有恙乎?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!皆在太夏中枢。敢请大元帅放行,入中州以解疑虑。若事坏,正当团结精诚,共抗灾祸,若事好,自当扶挽太夏,以顺人道。”

孔玄同微微颔首:“此高远之言也。然则,兵荒马乱,若放这关下诸侯入中州,百姓可保乎?”

少山站起来,肃立:“若伤百姓毫毛,请斩我头!”

...

“孔元帅德高望重,乃太夏擎天之柱,务必要安了元帅之心,切莫动摇,开了龙雀关,坏了大事。”

此时,正有一队使者自中枢而来,传送到龙雀关中。

领衔的正与左右说话,便刚刚派出去打听消息的回来,一脸惶恐,道:“早有叛逆诸侯使者入内,孔元帅于府门前亲迎,态度前所未见,大事休矣!”

使者之首一听,神色大变:“不好!”

他来回走动片刻,咬牙道:“这样,先当作不知。副使,你自向元帅府递上消息,只道是奉长公主之命,传达诏书。”

又谓同行另三十六人,狠声道:“龙雀关至关重要,一旦有恙,中州不保。而关内驻守的千万将士,皆为孔元帅马首是瞻,说动不得。为今之计,仅其一也:你三十六人随我做好准备,一待那叛逆使者自元帅府中出来...”他横掌颈边切齿道:“截杀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