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不去 回不来(0202)(1 / 2)

“不热闹,不热闹。这城里过年太冷清了。”逛了一下午的街,妈妈一回到家就嚷着。</p>

“平时家家都是一进门就关门,互不往来。这过年,都回乡下去了,当然不热闹了。”嫂子说道。</p>

这些年,农民大量涌进城,成了新的城市人,平时人满为患。可逢年过节,新城市人还是勉不了往乡下老家跑,特别是过年,城里基本就空了。</p>

“这还不安逸,街上平时拥挤,今天多空旷?走路都抖摆些。”爸爸笑笑。</p>

“也是,火炮声都没有。也不给祖宗上香,也不给老天敬酒,更没有那纸钱点燃的火红,一点过年的氛围都没有。”哥哥掰着指头数着农村里过年应有的仪式和礼数。</p>

“就是乡下,现在过年也没有以前那样闹热了。”妈妈又说道。</p>

“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,吃的丰富了,穿的也光鲜了,合包里也有钱了,还比不上过去?”梅红瞪着眼睛,不解地问。</p>

“就是,过去有那样好?劳累奔波,缺衣少吃。过年过节都少有荤腥。你看,现在,什么都有,啥都不缺,是吧。”山椿也淡淡的说了一句。</p>

“吃得好,不如耍得好,耍得好,不如心情好。现在就是没了那好心情。”妈妈又低低的叹息。</p>

“以前累死累活,啥都缺,愁着日没法过,你心情好。现在心情却不好了,贱皮子吧。”爸爸笑着溪落妈妈。</p>

“那时确实东西没现在多。可你想想,过年,进入腊月,腊八喝粥,二十三祭灶王菩萨、扫尘,除夕点香燃蜡拜神祭祖、贴对联窗花、偷青、磨吊浆汤圆、接灶神下凡、放爆竹、穿新衣、守岁、拜年、压岁钱、送财神、耍龙灯……,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烧龙。你说,哪个不向往着过年,哪个不高兴过年?”妈妈没理会爸爸。</p>

“奶奶,我也要吃吊浆汤圆。”章城和哥哥姐姐在一旁听得出神。</p>

“要吃吊浆汤圆?你们也想吃?”妈妈听了,看着三个孙子问。</p>

“要,我们还要放火炮。”大孙子说。</p>

“我要贴窗花。”孙女也说。</p>

“哦,汤圆,有。明天早上吃。不过呢,没吊浆汤圆,是超市买的现成的,肯定没那个味儿。爆竹没有,不准放了。窗花也有,你们几个小东西去贴。新衣服和压岁钱奶奶准备好了的,晚上放你们枕头下面。明早上起来,悄悄眯眯的,不乱说话哈。”妈妈说得一脸幸福的笑。</p>

“奶奶,咋过叫不乱说话?”章城还小,不太懂。</p>

“就是明天是初一天,一年的头一天,说话管一年。要讨好彩头,说错了话就不吉利哈。”妈妈叮嘱着三个孙子。</p>

“晚上不喝你那茅台酒,还是喝化佛老酒吧。”爸爸对瓶装酒不感兴趣。</p>

“啊,行。愿喝啥随自己。”山椿听了妈妈的话,思考着。</p>

这年,到底是什么?过年,又过的是什么?是物质吗?不是吧。</p>

为什么物质丰富了的年,却没了那心情?文化,对文化,妈妈说的这过去的年,让人向往,不是向往物质的年,而是向往文化的年,亨受那年味。人在物质奇缺之下,也向往精神的文化的亨受,那么物质丰富的状态下,更应该是这样的吧。</p>

吃过晚饭,收拾停当,一家人围在客厅里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。山椿看了一会儿,索然无味,便起身进了卧室,打开了电脑。击键敲心,心情流露:</p>

很多人问,春节是啥?更有很多人调侃,年就是累,消费,大聚会,胡吃海睡,短信满天飞,家家拜年贺岁,鞭炮声震天欲碎,探亲旅游纯粹受罪,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,长假放纵后还是回原位,春节就是全民折腾运动会!正因为如此,才全民感叹:年,没味了。</p>

其实,不是年没味了,而是年变味儿了。</p>

年味是什么?</p>

年,其实是一种厚重的文化;是一种对自然、神灵、苍天、神鬼等人类生存相关联的万事万物的敬畏;更是给日子打个结儿的记时单位。</p>

反过来,正因为要给日子打结儿,正因为对自然的敬畏膜拜,才有了腊八喝,二十三小年送灶神三十接灶神,过了二十八不杀鸡鸭的禁忌,初一晨起不喧哗讨吉利的古训及贴春联、吃汤圆、放鞭炮、舞龙灯、迎财神、守岁迎春、燃香敬神,烧纸祀祖、饕餮有余、修面穿新等一系列年的形式、仪式、禁忌、规矩。</p>

呵呵,这些个形式、仪式、禁忌、规矩成就了年的形态年的文化。越是对人类生存关联事物的敬畏就越注重年的文化,越对年产生敬畏膜拜,年就越重,年味就越浓。</p>

过去,我们心存敬畏,我们膜拜自然,我们相信人类的渺小,我们感恩上苍,所以我们演绎一系列年的形式铸就千古年的文化,酣畅淋漓徜徉在年味中。</p>

哦,浓浓的酽酽的年。</p>

现在,我们心气浮燥,守着丰盛的物质大餐,相信科学的万能,以为人定胜天。还剩多少敬畏?还有几多膜拜?我们玩着电脑,盯着电视,发着短信,还会正眼儿去瞧瞧古朴的年的形式演绎?所以,我们享受着现代的物质文明过年,丢掉了年的文化,也就注定得感叹年味没了。</p>

其实,年还是那个年,只是味变了。年这道大餐,食材更丰盛更精美了,却少了年文化这点粒儿盐。</p>

故,年味儿没了。</p>

写完,山椿长长的舒了口气,然后发到了QQ空间。一会儿,引来无数的点赞,评论区里也热闹非凡,引发了一场年,年味的大讨论。同时,见山椿在线,一帮朋友在对话框里对新年的问候和祝福。</p>

“老板,此文可否发到我们化佛老酒坊网页上去?”胡文武的头像闪动。</p>

“OK”山椿简结的回复了胡文件武一个表情,便隐了身开始给田良书记、王哥、文大、张竹、任正……一帮朋友祝福新年吉祥。</p>

“老公,在干吗呢?”梅红拿着电话进来。</p>

“没干吗,打电话。有事?”山椿刚给任正打完电话。</p>

“说是你在空间里发了啥文章,这帮人吵嚷着要和你交流,说你下了线,电话又老是通话中,就打到我这来了。”梅红扬扬手机。</p>

“哦,你自己看。”山椿指了指电脑。</p>

“呵呵,陷隐身了啊。信息可不少。”梅红点开山椿的QQ空间。</p>

“不错,不错,我老公能。”梅红看完笑了。</p>

“你也跟他们起哄?”山椿心里也得意着,嘴里却不承认。</p>

“文化,文化这粒儿盐,确实是那么回事。”梅红嘟嚷着。</p>

“他们打电话都说什么啊?”山椿问。</p>

“一个意思,明天上清流来,叫你请客。其实呢,是想来给你拜年。”梅红扬了扬手机。</p>

“拜年?有那必要?”山椿没明白这一帮子人是咋回事,今年怎么突然想起拜年这传统了?</p>

“还不是你这粒儿盐惹的事儿,讲年文化了吧。不过,我回绝了他们,说明天要回章家湾。可那兰田松就一幅二醒醒的状态,说是明天要你在花间坊接驾,他兰帅哥率一众兵丁士卒驾临清流。呵呵呵。”想起那兰帅,四十大几的人了,还是这么不着调,梅红就笑的不行。</p>

“这样,你在群里给他们说,人日,我们去老酒坊,请他们吃饭,接受他们的请安。”山椿笑笑。</p>

“人日?”梅红不明白这人日是哪天。</p>

“你别管,就这么发,让他几个去查。”山椿想了想,反正文大一帮子人要去,就热闹一下吧。</p>

“到底哪天啊,龙姐不是初九要回来吗?”梅红又问。</p>

“你去杜甫草堂游玩,没看那楹联书云:‘锦江春水公占却,初七人日我归来’吗?”山椿点点梅红的脸颊。</p>

“啊,好,让那兰帅去猜。”梅红笑了,坐下在QQ上回信息。</p>

为了尽快完成《家文化 根脉情——章家湾演义》,过了年,山椿哪里都没去,在家专心地写作。终于在初六晚上写完了最后一章。</p>

初六下午,梅红从章家湾回来了,爸妈哥嫂和三个小孩儿还在章家湾没回来。</p>

“看看吧,敬请斧正。”山椿敲下最后一个字,长长的嘘了一口气,伸了伸腰,打印出来,拿给了梅红。</p>

“看可以,在我老公面前我可不敢耍斧头哈。”梅红咯咯地笑着,接过稿子。</p>

“妈妈她们咋还不回来?”山椿问。</p>

“嗨,章家湾有事儿做了呗,看看山上的鸡鸭鹅兔,瞅瞅田里的红尾大鲤鱼,弄弄路边的山角梅,转悠转悠文化生育大院,打望一下章家老院子的祠堂,编编竹丝丝儿的小玩艺儿,唱唱《二十四个望娘滩》,再就是天天打扫自己当年那章家湾地标建筑的老房子。惬意之极,不想回来了。”梅红天天电话和妈妈聊着,把这些摸得门清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