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心伤(2 / 2)

文武百官再三劝阻,依旧动摇不了皇帝的决心。

这般,在八月初,两鬓斑白的太子朱存渠举行登基大典,正式坐上皇位,时岁五十。

改明年为隆德元年。

而隆德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册封诸弟与皇子。

首先是太孙朱辅炚为东宫太子,其子为太孙。

紧接着,则是册封三子朱辅煊为宣王,四子朱辅煜为鄂王。

然后则是皇四十三子为徽王,皇四十四子为虞王,皇四十五子为召王,皇四十六子为黎王,皇四十七子为苏王。

皇四十八子为州王,皇四十九子为吕王。

皇五十子为英王。

余下的还有六位皇子,皆未满十岁,故而没有册封王号。

对于这八位弟弟和两个儿子,朱存渠也是伤透了脑筋,想着安排个好地方之藩。

谁之,南洋总督汇报,申王在继其世子后,同样病逝。

这样一来,他只能让自己的三子为嗣子,继承其国。

对于余下的八王,内阁首辅姚启圣则述说道:“北海总督来报,在瀚海荒原已建多座小城,皆在北海周边,正适合册封诸王之藩。”

“这,莫过于太吝啬了?”

朱存渠有些犹豫。

据他所知,瀚海称之为城国,不及内陆县城,方圆三五百里,人口只有几千户,可谓是凄惨。

而南洋诸国,哪个没有几十万人的?

“陛下,这是太上皇时期拟定的方略,再者说了,瀚海临近北海,无有毒虫猛兽,疟疾烟瘴,只是荒凉了些罢了,算得上是好去处了!”

姚启圣低声补充道:“您瞧,申国不就是绝嗣了吗!”

闻言,朱存渠放下了心,但仍旧向太上皇禀告。

小事自决,大事汇禀,这就是他这个皇帝的日常。

“由着你吧!”

朱谊汐倒是没有什么忧虑或者关切。

儿子太多了,他都没感觉了。

这般,筹谋多时的瀚海地区,就一次性安置了八位藩王,几乎都围着北海而居。

朝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庞大的官僚体系按照既定行程而动,并非是换个皇帝所能够改变的。

绍武五十年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。

年底,各藩王前来觐见,行君臣之礼跪拜新帝。

正旦朝,诸藩使臣同样行三跪九拜之礼。

转至隆德元年,国泰民安,但宫廷中却弥漫着不安。

登基未过一载的隆德皇帝,就已经缠绵病榻了。

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对朝政和地方大吏进行改易,人就已然不行了。

若是与前明诸帝相比,五十一岁已经是佼佼者,但与太上皇比较,则差太多。

“父皇,儿臣不甘呀!”

隆德皇帝用进全身力气,挣扎地说道。

对于一个雄心大志的人来说,还未大展宏图就寿元不久,着实是个残酷的打击。

“嗯!”皇帝面色凝重:“我明白你的意思!”

隆德皇帝凄惨一笑,上下起伏的胸膛缓缓平静,人不知不觉就走了。

“陛下崩了——”宦官的声音尖锐。

群臣哭得哽咽,捶胸顿足,个个泣不成声。

朱谊汐懒得搭理他们,径直吩咐道:“大行皇帝的后事固然重要,但国不可一日无君。”

“太子,选个吉日,汝登基吧!”

太子愣愣地抬起头,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