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琉球知府张煌言(2 / 2)

“这样一来你才能有所军功,而海民们才会愿意在琉球定居。”

实际上,在刚得知要来琉球府时,张煌言颇有几分不愿。

琉球国内附不过半载,一府只有三县,万户百姓,不及浙江一县,而且还要养着数千水师,上千兵卒,可以说困难重重。

但没办法,巡抚亲自跟他谈话:

朝廷决定自绍武六年起,将琉球府从正品,提升到从三品。

大明的府分为三种,分别为军民府、御夷府和普通府,前两种都是土司,而普通府才是正常。

而天下所有府中,最突出的,只有应天府和顺天府,本来是从三品,后来升格为正三品,直接高出两阶。

而琉球府如果升到从三品,他就会从正五品跨越三阶,其中的诱惑极大。

当初他眼巴巴地问,上头是哪个如此照顾他?

巡抚淡然一笑,指了指天。

他才恍然,原来自己简在帝心啊!

不过,这一路上他自己思量,恐怕不只是琉球府为从三品,其余的各地偏僻府,也是如此。

越是穷困的地方,也需要用高品来拉拢文官就职。

正月二十七,经过十来天的船行,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琉球府的首里城。

琉球府共三县,山南,山北,山中,乃是古琉球的三小国旧称。

在他到任之前,三个知县早就抵达了,这是福建巡抚特地挑出来的幸运儿(倒霉蛋),从而组建了初步秩序。

一通欢迎酒宴后,张煌言发现个荒唐事,三县一府,竟然都拥挤在首里城办公,分别弄个衙门。

一问,才得知,原来是没钱惹得祸。

“琉球府地方贫瘠,平地不多,而且还要养军,养官,若非藩司(布政使)每月运送钱粮来,我等早就饿死了。”

总结一句话,驻军,加上过路水手,人口太多以至于粮食不够吃,鱼获太多又价贱,卖不出价来也收不上税。

最大的困难,就是粮食不足,户口不足。

张煌言眯着眼睛,倒是没作言语。

一连数日,这位新知府只是在琉球四川闲逛,骑着马若不留神,都能逛到海里去。

三日后,张煌言宣布一件事:

“但凡从日本,亦或者大陆携带百石粮的船,即可免过税。”

这下,立马在首里城掀起了波澜。

虽然琉球府没有海关,但凭借着地理位置,所有北上南下的船只都要来到这里补给,自然而然就会有停泊税,过境税等。

这也是琉球府的重要财源。

水手和船长们自然欢欣鼓舞,乐意之至。

因为海上航行,必须要有压舱石,而如果把压舱石改变成粮食,虽然占了些体积,但几艘船拼凑下还是能满足的。

有损失,但不多。

但与税相比,又算不了什么。

而三个知县,只有齐聚一堂,要求知府给个解释。

张煌言也不虚,直言道:“即使能收上钱,能用钱来买粮食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