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一场龙王祭,全网众人知(二更)(2 / 2)

有人态度暧昧,意有所指,有人信念决绝,坚称是巧合。争论之下,话题热度越来越高,但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。

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“我觉得哪有那么巧的事情,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,肯定是有道理的。”

“楼上的意思就是说你相信有龙王呗,麻烦你找出来我看看!”

“求龙王,想养。”

“今天直播打假,请相信科学!”

“别抬杠,有些事情的确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。很多人都表示在南山那新建成的塔前看到了有龙腾飞,随后就下了大雨,总不能是假的吧。”

“那可能是积云层湿度极速上升导致的一众类似于海市蜃楼的幻觉,反正我不信这世上会有河神,龙王之类的东西。”

所有的评论里绝大部分都是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争论,殊不知这种站在不同立场上,就连核心理念都截然不同的交锋,连辩论都算不上,最多只能称之为互喷。

但若是耐心翻看下面的评论,也能看到一些真正清醒的人,一语道出最该令人思索的天机。

“伱们不觉得奇怪吗,明明雾山郡正在遭遇大旱,为何还突然要修建南山上的宝塔?我觉得我们真正应该去思考的,是这其中的用意是什么?官方,绝对不做无用之事!有些事情,老百姓不知道,但是国家会不会更了解?”

该评论下方,是一众清醒的网友表达各自的观点,不站在任何的角度上,只是就着事件本身,去进行延伸和设想。

“假如说我是雾山郡郡守,值得我去调动各个主城配合的浩大工程,一定是建立在能解决这天灾问题基础上的。否则都民不聊生了,还扯什么城市基建?”

“没错,所以是不是对于雾山郡而言,这宝塔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如果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我很难不进行联想,建立宝塔,龙王祭仪式,都是早就计划好的步骤,为的可能就是这个求雨的结局……”

网上的讨论经久不息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,除了将话题闹的沸沸扬扬之外,没有任何结果。

但雾山郡的高层领导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网上的消息,对于这越来越高的热度,实在是感到有些头疼。

“李教授,您也看到了,网上现在都在讨论雾山郡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,为什么大雨说下就下,真的只是个巧合?”

郡守一脸错额的看着留在雾山郡善后没有和其他人一同离开的李泰,迫切的想要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个答案。

但对此,李泰则一如既往那般笑着摇了摇头。

在他们加入钦天监的那一刻,赵启就公开了十年计划,让所有的参与者知晓他们要践行的目标。

现在正是计划进行的第一个阶段,还远远不到要让这些事情被民众知晓,并带领民众步入修行的时候。

为了不必要的社会恐慌,在钦天监没有布局完成之前,一切都需要准备与等待。

因此对于这些无关计划发展的官方人员而言,李泰也没有如实相告。

他很清楚,就算他如实去解释,依旧无法解答对方心中的疑惑。

改变民众的观点,还得细水长流。

与其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,浪费时间去解释半天还毫无意义,倒不如就装个糊涂。

“郡守,这件事情不需要过多深思,是巧合还是注定,你我都不好说。

比起真相,你更在意的是想要让大家相信什么,我之所以留在这里,就是帮你这个忙的。”

郡守闻言顿时好奇的皱了皱眉头,李泰见此便继续温和的说道:

“现在雾山郡的热度如此之高,网上相关的话题有几十万人在参与讨论。

与其你们在这里纠结他们的讨论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,还不如顺水推舟,借此宣传一下这个城市。

既然所有人都对于南山上修建的宝塔好奇,也对这场大雨的到来感到疑惑,那么他们一定也会愿意亲自来看看吧?”

郡守闻言顿时眼前一亮:

“李教授,您的意思是……”

李泰点了点头:

“没错,借势把南山开发成景区,标志性景点就是这山顶上的河神殿。

然后再多发展一些有关于民俗的景区活动,打造一个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城市。

热度有了,话题有了,你们甚至不用做过多的宣传,就能为整个雾山郡带来极大的收益,何乐而不为?”

李泰的这番话着实引起了郡守的好奇,但直到李泰离开办公室之后,郡守才想起来。

直到现在,李泰也没有告诉他,为什么龙郡要专门派人来,特别建立这河神殿呢?

……

不久之后,南山便再度被封锁了起来,要打造南山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消息,很快便借着众人对雾山郡的关注,在网上传开了。

由于南山本身就有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,而此地的定位又不是游乐景区,而是自然风光以及民俗文化景区,所以在建设上并不需要动太大的工程。

“南山河神殿景区开放……”

原本就依托着如此高的关注度,使得雾山郡旅游管理局官方发出通知之后,瞬间燃爆了全网。

本地市民本着净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,纷纷从各个主城赶来南山。

段短时间不见,这南山一带颇有了景区氛围。

穿过检票口之后,便是古树成荫的山路通往山巅。

在这一路上还衍生了不少旅游产品,譬如小吃,纪念品之类的东西。

虽然目前还正在招商中,但不难看出这日后必定又是个红火的地方。

段短时间内,山路上便人有攒动,大有那天万民上香的盛况。

率先来到景区的民众,大多当天上香时也在场,他们都看到了龙影入宝塔,因此对此地格外崇敬。

跨过写着龙门二字的石门,便算是正式进入了景区之中。

两旁还有不少工人在维护山中的古树,并修筑栏杆,防止游客翻越,打扰到这山中的“原住民”。

游客们新奇的观赏着四周的风景,不知不觉间便沿着山路来到了山上。

由于李泰提前打过了招呼,翻修景区的施工队没有动这宝塔分毫,因此并没有什么变化。

不过这殿门已经打开,旁边也搭建起了贩卖香支贡品的摊位。

这些市民有的购买香支,有的购买贡品,虔诚的将其供奉在了河神神位上。

虽然他们嘴上不说,但心中更愿意相信,那场救万民于水火的大雨,是河神显灵。

在敬拜过后,游客们沿着楼梯朝着塔上走去。

蜿蜒的楼梯盘旋而上,但暂时的压抑过后,每一层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风景。

二层塔前是山林徐徐,飞鸟啼鸣。

再往上走则是近处楼台月,远处灯火明。

这些不同的风景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,但只有到了最高层时,才会体会到什么才是俯瞰众山小。

站在最高处,头顶的天空仿佛唾手可得。

置身于此,南部的城市风景能够尽收眼底,与江口遥遥相望。

高山常青,流水奔腾,这一静一动的结合,形成了一副绝美的风景画卷。

同时,在塔顶之上还特别设立了敲金钟的趣味活动。

旅游文化管理局的官网上是这么形容的:

“南山幽静藏宝塔,金钟迎日散余晖。

百人鸣撞钟不响,河神显圣方自鸣……”

不少游客也因为这口怪钟而来,纷纷登上塔顶想要敲响金钟。

可钟杵撞在金钟上,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声音,那沉闷的手感就好像是撞在了石头上似的。

这让很多外地的游客感到奇怪,网上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‘河神殿挂哑钟’的评论。

但每每这个时候,本地市民就会非常默契的站出来。

“河神殿的金钟,我们很多人都听到了钟声,并非是哑钟。”

“外地人别乱说了,当天我们在南山上香,见到龙影入宝塔,随后传来了钟声。所以,这钟声只有河神能够撞响。”

争议虽大,但怪钟之名还是为雾山郡引来了大量的游客。

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,单单南山景区的游客量,就超过了其他景区日常游客的总合。

当地领导也没有想到,一个河神殿,竟然让雾山郡的旅游产业迎来了第二春。

南山景区周边的酒店几乎天天爆满,一房难求。

这也因此引来了很多资金入驻,开始在南山下修建旅游衍生产业。

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南山,因为河神殿竟然一度入榜‘全国最佳打卡地’之一。

随后当地旅游文化局又和民俗文化管理局合作,一同在南山景区内开办包括龙王祭在内的一系列民俗活动。

至此,南山景区彻底被打造成了全国之名的民俗文化景区之一。

逐渐的,网上讨论那场大雨的帖子越来越少,反而是有关于河神殿的话题越来越多。

“姐妹们,雾山郡南山河神殿太灵了,我爸是船员,我习惯在他每次出海的时候,去庙里求签。

这回来雾山郡旅游,就在河神殿求了符,结果当晚我爸本来上的那搜船出海当晚就遭遇了大风浪。

按理说那么大的风浪,不可能没事,但这一船人都安然无恙的回来了。

后来一检查船只,操控系统早就烧了,绝不可能开回来了。

就连船长也搞不清楚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”

“家人们谁懂啊,雾山郡河神是不是抢了月老的活?

都说河神殿灵验,我就去求了姻缘,结果没几天就有了男朋友。

后来一问,我男朋友也在河神殿求了姻缘!”

“不管你们信不信,反正我是信了,自从河神殿建成之后,我们出船打鱼再没出过事!”

越来越多的评论出现,让河神殿的名声远扬。

自这之后,河神殿香火不断,越发昌盛。

只是,塔上金钟平日不响,但每每意外响起时,不久之后都会有大雨落下。

本地的老人们每次在听到钟声响起之后,就会嘱咐孩子们收衣服。

小孩子们好奇的询问,老人们也总是笑眯眯的说道:

“河神敲钟,就是要降雨了,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收衣服嘞……”

今晚还有一更,稍晚点。